西安附一兒童醫院【官網】
小兒自閉癥的早期癥狀,小兒自閉癥(孤獨癥譜系障礙,ASD)的早期癥狀通常在兒童1-3歲期間逐漸顯現,核心表現集中在社交互動、語言溝通及行為模式三大領域。以下是具體癥狀及表現,幫助家長及早識別并干預:
一、社交互動障礙
眼神交流缺失
嬰兒期(6-12個月)避免與他人對視,即使被逗弄也很少注視人臉。
幼兒期(1-3歲)對他人表情、情緒變化無反應,如家長微笑時不會回應微笑。
共情能力弱
不關注他人情緒,如同伴哭泣時無安慰行為,甚至表現出冷漠或回避。
難以理解他人意圖,如無法通過手勢或表情推測對方需求。
社交主動性差
很少主動發起互動,如不主動分享玩具、食物或表達需求。
對集體活動缺乏興趣,偏好獨自玩耍,即使被引導參與也難以融入。
二、語言溝通障礙
語言發育遲緩
12個月時未出現咿呀學語,18個月時無單詞表達,24個月時無短語組合(如“媽媽抱”)。
部分兒童可能出現語言倒退,如原本會說的單詞突然消失。
非語言溝通異常
很少使用手勢(如指物、揮手再見)或面部表情(如點頭、搖頭)輔助表達。
對他人手勢或表情無回應,如家長指玩具時不會跟隨視線。
語言形式刻板
重復性語言:反復說同一句話或模仿他人話語(如廣告詞、動畫片臺詞)。
語調單一:說話缺乏抑揚頓挫,像“機器人”或“念經”式發音。
代詞混淆:頻繁使用“你”“我”顛倒(如“你要吃飯”實際指自己)。
三、行為模式異常
興趣狹窄
過度專注特定物品或活動,如反復排列玩具、長時間旋轉車輪、癡迷于數字或字母。
對普通兒童喜愛的玩具(如毛絨玩偶、積木)興趣低下,偏好非玩具物品(如瓶蓋、電線)。
刻板行為
重復性動作:如拍手、搖晃身體、踮腳走路、凝視旋轉物品。
儀式化行為:堅持固定路線(如出門必須走同一路線)、拒絕食物種類或餐具變化。
感知覺異常
過度敏感:對聲音、光線、觸覺刺激反應強烈(如捂耳朵躲避普通音量、拒絕穿特定材質衣服)。
感知覺遲鈍:對疼痛、溫度變化不敏感(如摔倒不哭、觸摸熱水無反應)。
四、其他早期預警信號
睡眠與飲食問題
睡眠紊亂:入睡困難、夜間頻繁醒來、早醒且難以再次入睡。
挑食嚴重:僅接受少數幾種食物,對顏色、質地異常挑剔(如只吃白色食物)。
情緒調節困難
易激惹:因微小變化(如玩具位置變動)突然大哭或尖叫。
焦慮表現:對新環境、陌生人過度恐懼,如拒絕進入陌生房間。
五、家長應對建議
定期篩查
18月齡、24月齡時進行孤獨癥篩查量表(如M-CHAT)評估,結合兒科醫生觀察判斷。
早期干預
若發現異常,立即聯系發育行為兒科或兒童精神科,通過行為干預(如ABA療法)、語言訓練、社交技能訓練等改善癥狀。
干預越早(如2歲前開始),大腦可塑性越強,預后效果越佳。
家庭支持
學習結構化教育方法,如使用視覺日程表幫助孩子理解日常流程。
加入家長互助團體,分享經驗并緩解焦慮情緒。
提示:自閉癥癥狀存在個體差異,部分兒童可能僅表現某一領域異常(如語言遲緩但社交正常)。若孩子出現多項上述癥狀,尤其是社交互動障礙,建議盡快就醫排查,避免錯過干預黃金期。
擅長: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動癥、抽動癥、自閉癥、語言發育遲緩、小兒癲癇、矮...
擅長:對兒科常見病、急危重癥及一些疑難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尤其對皮膚...
擅長:自閉癥、發育遲緩、精神發育遲滯(智力低下)、語言發育遲緩、語言障礙、多動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