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附一兒童醫院【官網】
自閉癥兒童訓練說話辦法有哪些,自閉癥兒童訓練說話需要結合其語言發展特點,采用系統化、個性化的方法,從基礎能力到復雜表達逐步推進。以下是具體且可操作的訓練辦法,涵蓋不同訓練維度:
一、基礎能力構建:建立溝通動機與注意力
跟隨興趣引導
觀察興趣點:記錄孩子對哪些物品、活動或聲音表現出興趣(如旋轉的玩具、音樂)。
制造互動機會:在孩子玩感興趣的東西時,故意“制造障礙”(如把球放在高處),引導其通過眼神、動作或聲音尋求幫助。
即時回應:當孩子發出聲音或動作時,立即給予反應(如遞球、模仿聲音),強化“溝通有用”的認知。
目光接觸訓練
夸張表情吸引:用夸張的面部表情(張大嘴、瞪大眼)和聲音吸引孩子注意。
遮擋法:用手或物品遮擋臉部,突然出現時說“看!媽媽在這里”,配合孩子喜歡的玩具或食物作為獎勵。
鏡子游戲:和孩子一起照鏡子,模仿彼此的表情和動作,增加非語言互動。
二、發音與口腔肌肉訓練:從“無聲”到“有聲”
呼吸控制練習
吹泡泡/紙條:用吸管吹泡泡或紙條,鍛煉腹部用力呼氣。
吹蠟燭:從遠到近吹滅蠟燭,控制氣流強度。
長音模仿:家長發“啊——”“嗚——”等長音,讓孩子模仿延長發音時間。
口腔肌肉按摩與運動
按摩臉頰和嘴唇:用干凈的手指輕輕按摩孩子臉頰、嘴唇周圍,放松肌肉。
舔棒棒糖:引導孩子用舌頭舔棒棒糖,鍛煉舌頭靈活性。
吹口琴/哨子:通過樂器練習圓唇和吹氣動作。
模仿發音游戲
動物叫聲模仿:學狗叫“汪汪”、貓叫“喵喵”,結合圖片或玩具增加趣味性。
擬聲詞練習:模仿汽車“嘟嘟”、火車“嗚嗚”等聲音,從單音到雙音逐步過渡。
語音輪替:家長和孩子輪流發一個音(如“ba、ba、ba”),增加發音頻率和節奏感。
三、詞匯積累與理解:從“具體”到“抽象”
實物與圖片配對
日常物品命名:拿起蘋果說“蘋果”,讓孩子觸摸、聞味道,再出示蘋果圖片,建立“實物-名稱-圖片”三重聯系。
分類游戲:將動物、交通工具等圖片分類,教孩子說出類別名稱(如“這是動物”)。
動詞與動作關聯
動作模仿:家長做“拍手”“跳”等動作,讓孩子模仿并說出動作名稱。
生活場景演繹:模擬吃飯場景,說“拿勺子”“舀飯”,讓孩子執行并復述指令。
功能性與場景化詞匯
需求表達:教孩子說“我要喝水”“幫我打開”等實用短語。
情緒詞匯:用圖片或表情卡片教“開心”“生氣”,結合孩子實際情緒引導表達。
四、句子構建與對話:從“單詞”到“交流”
擴展句子長度
填空法:家長說“我要吃______”,孩子補充“蘋果”。
逐步疊加:從“吃蘋果”到“我吃蘋果”,再到“媽媽給我吃蘋果”。
提問與回答訓練
選擇式提問:“你要蘋果還是香蕉?”引導孩子用單詞或短語回答。
開放式提問:“你今天玩了什么?”鼓勵孩子用句子描述經歷。
角色扮演游戲
模擬生活場景:玩“超市購物”游戲,孩子當顧客說“我要買面包”,家長當收銀員回應“好的,一共5元”。
故事復述:用簡單圖片講短故事,讓孩子用自己的話復述情節。
五、輔助工具與技術:提升訓練效率
視覺支持工具
PECS(圖片交換溝通系統):用圖片卡讓孩子選擇并交換,表達需求(如“我要喝水”對應水杯圖片)。
社交故事:用圖畫和簡單文字編寫社交場景故事(如“如何打招呼”),幫助孩子理解對話規則。
科技輔助應用
語言訓練APP:如“Proloquo2Go”“Speech Blubs”,通過游戲化互動練習發音和詞匯。
錄音設備:錄制孩子發音,播放對比正確發音,幫助自我糾正。
六、家庭與專業協同:持續進步的關鍵
家庭日常滲透
固定溝通時間:每天設定15分鐘“無干擾對話時間”,只關注與孩子交流。
語言日記:記錄孩子新學會的詞匯或句子,定期回顧進步。
專業干預支持
語言治療師(ST):制定個性化訓練計劃,定期評估調整。
行為分析師(BCBA):針對溝通障礙背后的行為問題(如刻板行為)進行干預。
七、關鍵原則:耐心與正向強化
避免強迫:如果孩子拒絕開口,用動作或圖片替代語言,保持溝通意愿。
即時獎勵:用擁抱、貼紙或小零食強化每一次嘗試,無論發音是否準確。
降低焦慮:在熟悉、放松的環境中訓練,避免壓力導致退縮。
通過系統訓練,許多自閉癥兒童能逐步從無語言發展到使用簡單句子交流。關鍵在于早期介入、持續練習和家庭-專業團隊的緊密合作。
擅長: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動癥、抽動癥、自閉癥、語言發育遲緩、小兒癲癇、矮...
擅長:對兒科常見病、急危重癥及一些疑難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尤其對皮膚...
擅長:自閉癥、發育遲緩、精神發育遲滯(智力低下)、語言發育遲緩、語言障礙、多動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