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附一兒童醫院【官網】
多動癥的孩子是不是傻,多動癥(注意缺陷多動障礙,ADHD)的孩子并不傻,他們的智力水平通常與同齡人無顯著差異,甚至可能在某些領域(如創造力、動手能力)表現突出。多動癥的核心問題是注意力調控、行為抑制和執行功能的發育滯后,而非智力缺陷。以下是具體分析:
一、多動癥與智力的關系
智力水平正常
臨床研究顯示,多動癥兒童的智商(IQ)分布與普通兒童一致,多數處于正常范圍。他們可能因注意力分散、沖動行為導致學習成績波動,但這與智力無關,而是由于無法有效過濾干擾、維持專注或規劃任務步驟。
潛在優勢被忽視
部分多動癥兒童在特定領域表現優異:
創造力:思維跳躍性強,常能提出新穎想法;
動手能力:對機械、藝術等活動興趣濃厚,操作能力強;
社交能力:部分孩子情感豐富,善于察覺他人情緒。
這些優勢可能因行為問題被掩蓋,但通過針對性引導可被激發。
二、多動癥的核心表現與誤解根源
注意力缺陷
表現:易分心、丟三落四、無法長時間完成任務(如寫作業拖拉)。
誤解:被誤認為“懶惰”或“不認真”,實則是大腦前額葉皮層(負責注意力調控)發育較慢。
多動與沖動
表現:坐立不安、打斷他人說話、冒險行為(如攀爬高處)。
誤解:被貼上“調皮搗蛋”標簽,但這是行為抑制能力不足的表現,與道德品質無關。
執行功能薄弱
表現:難以制定計劃、管理時間、組織物品(如書包雜亂)。
誤解:被認為“沒腦子”,實則是大腦對復雜任務的統籌能力較弱。
三、如何正確支持多動癥兒童?
科學干預而非批評
行為治療:通過正向強化(如獎勵專注行為)、結構化日程(如使用計時器分段完成任務)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。
專業評估:若懷疑多動癥,需由兒童精神科醫生或心理醫生進行全面評估(包括智力測試、行為量表、腦電圖等),排除其他疾病(如焦慮癥、學習障礙)。
家庭與學校協同
家庭:
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,減少干擾(如關閉電視);
將大任務拆解為小步驟,用清單輔助孩子完成;
避免比較或指責,多關注孩子的努力而非結果。
學校:
與老師溝通孩子的特殊需求(如允許課堂短暫活動、優先安排座位靠近教師);
鼓勵孩子參與體育或藝術活動,釋放過剩能量。
避免負面標簽
不用“笨”“傻”等詞匯描述孩子,強調“你的大腦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學習如何專注”。
引導孩子認識自身優勢(如“你畫畫時特別專注,這是你的超能力!”),增強自信心。
四、長期預后與希望
多動癥的癥狀可能隨年齡增長有所緩解,但早期干預是關鍵。通過藥物(如中樞興奮劑)、行為治療和家庭支持,多數孩子能顯著改善注意力、控制沖動行為,并在成年后適應社會生活。歷史上許多杰出人物(如愛因斯坦、愛迪生)童年時期也被認為“多動”,但他們的創造力最終推動了世界進步。
總結:多動癥兒童不是“傻”,而是需要更多理解與支持。他們的潛力如同被霧氣籠罩的星星,只要用科學的方法撥開迷霧,就能綻放獨特的光芒。
擅長: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動癥、抽動癥、自閉癥、語言發育遲緩、小兒癲癇、矮...
擅長:對兒科常見病、急危重癥及一些疑難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尤其對皮膚...
擅長:自閉癥、發育遲緩、精神發育遲滯(智力低下)、語言發育遲緩、語言障礙、多動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