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附一兒童醫院【官網】
小孩子自閉癥初期表現,小孩子自閉癥(又稱孤獨癥譜系障礙,ASD)初期表現多樣且隱蔽,常被家長誤認為“性格內向”或“發育晚”。若能早期識別并干預,可顯著改善預后。以下從社交、溝通、行為三大核心領域,結合典型表現與案例說明:
一、社交互動障礙
1. 缺乏共同注意力(Joint Attention)
表現:對他人指的方向、提及的物品無反應,不主動分享興趣(如不指給家長看喜歡的玩具)。
案例:1歲半的寶寶看到窗外飛過的鳥,不會轉頭看家長或用手指鳥,家長說“看,鳥!”時也無回應。
2. 回避眼神接觸
表現:避免與他人對視,或短暫對視后迅速移開目光。
案例:家長逗寶寶笑時,寶寶不看家長的臉,而是低頭或看向別處。
3. 難以理解情感與社交規則
表現:不理解他人情緒(如對他人哭泣無反應),不模仿他人動作或表情。
案例:2歲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摔倒哭泣,仍繼續玩耍,無安慰或關注行為。
二、語言與非語言溝通障礙
1. 語言發育遲緩或異常
表現:1歲半無有意義語言(如不會叫“媽媽”“爸爸”)。2歲后語言倒退(如原本會說話突然停止)。重復無意義音節(如“噠噠噠”“嗯嗯”)。
案例:3歲孩子仍只會說單個詞,無法組成短句,且常重復家長的話(仿說)。
2. 非語言溝通缺陷
表現:不會點頭、搖頭、揮手等基本手勢。面部表情單一(如總是無表情或過度嚴肅)。
案例:2歲孩子想要玩具時,不會用手指或拉家長的手,而是直接哭鬧或搶奪。
3. 溝通動機不足
表現:很少主動發起對話,對他人呼喚無回應。
案例:家長叫孩子名字5次以上,孩子仍無反應,仿佛“聽不見”。
三、重復刻板行為與興趣狹窄
1. 刻板動作或儀式
表現:
反復拍手、搖晃身體、轉圈。
堅持固定路線(如進房間必須走同一條路)。
案例:3歲孩子每天必須按順序擺放玩具,若順序被打亂會大哭大鬧。
2. 興趣狹窄
表現:
只對特定物品(如車輪、風扇)或活動(如排列物品)感興趣。
不接受新玩具或游戲。
案例:2歲孩子只玩積木的圓形部分,其他形狀積木完全不碰。
3. 感官敏感或遲鈍
表現:
對聲音(如吸塵器聲)、觸覺(如剪頭發)過度敏感或無反應。
喜歡聞特定氣味或觸摸特定材質。
案例:孩子聽到吹風機聲會捂耳朵尖叫,但對疼痛反應遲鈍(如打針不哭)。
四、其他早期信號
睡眠與進食問題:頻繁夜醒、挑食(只吃特定食物)。
情緒調節困難:易因小事崩潰(如衣服標簽不舒服),難以安撫。
運動發育遲緩:如1歲半仍不會爬行或走路。
五、家長需注意的誤區
誤區1:認為“孩子只是說話晚,長大就好了”。
→ 真相:語言發育遲緩可能是自閉癥的早期信號,需及時評估。
誤區2:認為“孩子內向,不愛社交”。
→ 真相:自閉癥的社交障礙是持續且全面的,與性格內向不同。
六、何時需就醫?
若孩子出現以下情況,建議盡快到兒童醫院或精神科評估:
12個月無有意義語言或手勢。
16個月無任何單詞。
24個月無兩詞短句(如“媽媽抱”)。
任何年齡出現語言或社交能力倒退。
小孩子自閉癥初期表現,自閉癥初期表現復雜多樣,但核心是社交、溝通、行為三大領域的異常。家長需細心觀察,若發現可疑表現,盡早尋求專業幫助。早期干預(如應用行為分析療法、語言訓練)可顯著改善預后,幫助孩子融入社會。

擅長: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動癥、抽動癥、自閉癥、語言發育遲緩、小兒癲癇、矮...

擅長:對兒科常見病、急危重癥及一些疑難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尤其對皮膚...

擅長:自閉癥、發育遲緩、精神發育遲滯(智力低下)、語言發育遲緩、語言障礙、多動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