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附一兒童醫院【官網】
孩子抽動癥喝什么藥,孩子抽動癥的藥物治療需根據具體癥狀、嚴重程度及共患病情況,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選擇個體化方案,常見藥物類型及使用原則如下:
一、常用藥物類型及作用機制
抗精神病藥
氟哌啶醇:通過阻斷多巴胺受體控制抽動癥狀,有效率較高,但可能引發錐體外系反應(如震顫、肌張力障礙),通常作為二線藥物使用。
利培酮:拮抗5-羥色胺和多巴胺受體,可同時改善抽動癥狀及焦慮、情緒障礙,需警惕催乳素升高現象。
阿立哌唑:作為多巴胺部分激動劑,引發錐體外系反應概率低,適合長期管理,但需監測體重和血糖波動。
硫必利:通過阻斷多巴胺D2受體減輕運動性抽動,副作用相對較輕(如嗜睡、胃腸道不適),適用于輕中度癥狀。
中樞性α2-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
可樂定:以貼片形式經皮膚吸收,減少口服刺激,可調節去甲腎上腺素系統功能,改善沖動行為和抽動頻率,對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(ADHD)的患兒效果較好。
胍法辛:作用機制類似可樂定,適用于輕中度抽動癥狀。
選擇性5-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(SSRIs)
舍曲林、氟西汀:調節腦部5-羥色胺水平,改善抽動癥伴發的抑郁、焦慮癥狀,對生長發育影響較小。
抗癲癇藥
托吡酯、卡馬西平、丙戊酸鈉:可減輕不自主肢體抽搐,適用于抽動癥狀嚴重或合并癲癇的患兒,需定期監測肝功能和血藥濃度。
β受體阻滯劑
普萘洛爾:通過減輕焦慮、穩定情緒輔助控制抽動癥狀,需注意心率和血壓變化。
二、用藥原則與注意事項
個體化治療
根據癥狀嚴重程度、共患病(如ADHD、強迫癥)及藥物不良反應選擇藥物。例如,合并ADHD的患兒可優先選擇可樂定或哌甲酯;合并情緒障礙者可選利培酮或SSRIs。
低劑量起始,緩慢調整
初始劑量應為最低有效劑量,逐步遞增至控制癥狀的最小維持量,以減少副作用(如嗜睡、食欲改變、體重增加)。
單一用藥優先,必要時聯合
盡量單藥治療,若效果不佳可考慮聯合用藥(如抗精神病藥+SSRIs),但需密切監測藥物相互作用。
長期隨訪與調整
定期評估癥狀變化、藥物反應及副作用,根據病情調整劑量或更換方案。例如,氟哌啶醇需配合苯海索片預防錐體外系反應。
非藥物干預的輔助作用
藥物治療需結合心理治療(如認知行為療法)、行為訓練(如放松訓練、習慣逆轉訓練)及家庭支持,避免過度提醒或批評抽動行為。
三、家長需知
避免自行用藥:抽動癥藥物需嚴格遵醫囑使用,劑量和療程需根據患兒情況調整。
觀察不良反應:如出現肌張力障礙、情緒異常、肝功能異常等嚴重反應,需立即就醫。
生活方式調整:保證充足睡眠、減少精神壓力、限制含咖啡因食品攝入,適當進行舒緩運動(如游泳、瑜伽)。
建立支持環境:家長和老師應給予患兒關愛與鼓勵,避免過度關注抽動行為,幫助其建立自信。
擅長: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動癥、抽動癥、自閉癥、語言發育遲緩、小兒癲癇、矮...
擅長:對兒科常見病、急危重癥及一些疑難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尤其對皮膚...
擅長:自閉癥、發育遲緩、精神發育遲滯(智力低下)、語言發育遲緩、語言障礙、多動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