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附一兒童醫院【官網】
多動癥小孩有哪些表現,多動癥(注意缺陷多動障礙,ADHD)是兒童期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,主要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符的注意力分散、多動和沖動行為。這些癥狀可能影響孩子的學業、社交和家庭生活。以下是多動癥小孩的典型表現,按核心癥狀分類說明:
一、注意力缺陷表現
難以專注細節:
孩子常因粗心大意犯錯,如作業漏題、計算錯誤、閱讀跳行,或忽略老師、家長給出的具體指令。例如,整理書包時可能漏帶課本,寫作業時頻繁被周圍聲音或動作干擾。
注意力持續時間短:
對需要持續集中精力的任務(如聽課、寫作業、拼圖)容易感到厭倦,常中途放棄或頻繁切換活動。例如,寫作業時每隔幾分鐘就起身走動,或要求喝水、上廁所。
看似“不聽話”:
當他人與其直接對話時,孩子可能心不在焉,仿佛沒聽見,需要反復提醒才能回應。例如,家長叫孩子吃飯,孩子可能繼續玩玩具,需多次呼喊才有反應。
組織能力差:
難以按步驟完成任務,如整理書包雜亂無章、忘記老師布置的作業順序,或無法規劃學習時間,導致作業拖延至深夜。
二、多動與沖動表現
身體過度活躍:
孩子常表現為“坐不住”,如上課時頻繁扭動身體、踢桌子,或在需要安靜的場合(如圖書館、電影院)跑動、攀爬。例如,排隊時不斷推搡他人,或無法安靜地玩桌面游戲。
言語沖動:
在未聽完問題或未思考的情況下急于回答,如老師提問后立刻舉手喊出答案,甚至打斷他人對話。例如,家長與他人交談時,孩子突然插話要求買玩具。
難以等待輪次:
在集體活動中無法耐心排隊,常試圖插隊或提前行動。例如,游戲時搶奪玩具,或乘坐電梯時反復按按鈕。
情緒控制弱:
易因小事發脾氣,如玩具被拿走后大哭大鬧,或因作業困難摔筆、撕本子。情緒變化快,可能前一秒大笑,后一秒因小事崩潰。
三、情境差異與共病表現
癥狀隨場景變化:
多動癥孩子的行為可能因環境而異。例如,在喜歡的活動(如玩游戲、看動畫片)中能短暫集中注意力,但在需要持續努力的任務(如寫作業、聽講)中表現明顯。
共病問題常見:
約半數多動癥孩子同時存在學習障礙(如閱讀困難、書寫障礙)、焦慮抑郁或對立違抗障礙(如故意違反規則、與家長爭吵)。例如,孩子可能因作業困難產生逃避行為,或因被批評而頂撞老師。
四、與年齡不符的行為
多動癥的核心判斷標準是行為是否與同齡兒童發展水平不符。例如:
學齡前兒童:過度跑跳、難以參與安靜游戲(如拼圖、畫畫)。
學齡期兒童:上課頻繁離座、作業拖拉至深夜。
青少年:因沖動決策引發風險(如未經允許使用手機、與同學沖突)。
家長觀察建議
記錄行為模式:
用日記記錄孩子每天出現注意力分散、多動或沖動的次數及場景,幫助醫生判斷是否持續存在。
排除其他原因:
若孩子僅在特定環境(如家中)表現活躍,或因焦慮、睡眠不足導致注意力差,需與多動癥區分。
及時專業評估:
若孩子出現上述多種表現,且持續半年以上,影響學習或社交,建議到兒童精神科或發育行為兒科就診,通過量表評估、行為觀察等綜合診斷。
多動癥孩子并非“故意調皮”,而是大腦神經發育特點導致自我調節能力不足。早期識別與科學干預(如行為訓練、家庭支持、必要時藥物輔助)可顯著改善癥狀,幫助孩子發揮潛力。
擅長: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動癥、抽動癥、自閉癥、語言發育遲緩、小兒癲癇、矮...
擅長:對兒科常見病、急危重癥及一些疑難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尤其對皮膚...
擅長:自閉癥、發育遲緩、精神發育遲滯(智力低下)、語言發育遲緩、語言障礙、多動癥...